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读书笔记分类
热门标签:

诗词名句

最新标签:

诗词名句

草木不识青溪田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草木不识青溪田全诗作者是谁?

日期:2023/01/15 18:53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蓬蒿忘却五城宅  唐代诗人 崔颢的《江畔老人愁》。  全诗原文: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  青溪口边一老翁,鬓眉皓白已衰朽。  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两朝出将復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  父兄三叶皆尚主,子女四代为妃嫔。  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  兵戈乱入建康城,烟火连烧未央阙。  衣冠士子陷锋刃,良...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蓬蒿忘却五城宅

  唐代诗人 崔颢的《江畔老人愁》。

  全诗原文: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

  青溪口边一老翁,鬓眉皓白已衰朽。

  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两朝出将復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

  父兄三叶皆尚主,子女四代为妃嫔。

  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

  兵戈乱入建康城,烟火连烧未央阙。

  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

  老人此时尚少年,脱身走得投海边。

  罢兵岁余未敢出,去乡三载方来旋。

  蓬蒿忘却五城宅,草木不识青溪田。

  虽然得归到乡土,零丁贫贱长辛苦。

  采樵屡入历阳山,刈稻常过新林浦。

  少年欲知老人岁,岂知今年一百五。

  君今少壮我已衰,我昔少年君不睹。

  人生贵贱各有时,莫见羸老相轻欺。

  感君相问为君说,说罢不觉令人悲。

  ⒈ 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引《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 之阳有 盘谷,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刘基《<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⒉ 指荒野。

  引《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⒊ 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引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不【子集上】【一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識【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

  又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又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又姓。見《姓纂》。

  又《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與誌同。記也。《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書·益稷》書用識哉。《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器之款鏤爲識。《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註》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又《韻會》通作志。《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又《讀書通》通作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式吏切,音試。義同。

  又《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師古註》墓須表識。俱音試。

  又《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義同。

  又《釋名》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又叶式列切,音刷。《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又叶施灼切,音爍。《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集韻》或書作。

  ⒈ 亦作“青谿”。 碧绿的溪水。

  引唐杜甫《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

  唐 卢鸿一 《嵩山十志·樾馆》诗:“紫巖隈兮青谿侧,云松烟蔦兮千古色。”

  ⒉ 古县名。今 浙江省 淳安县。北宋 方腊 起义于此。起义失败后,县名改为 淳安。

  引宋 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八:“孙覿 《韩世忠墓誌铭》曰:‘ 宣和 初,妖人 方腊 起 青溪,不旬朝,众万数,破 衢、婺、杭、睦、歙 五州, 江 淮 大震。’”

  ⒊ 古水名。指 三国 吴 在 建业城 东南所凿 东渠。发源于今 江苏省南京市锺山 西南,流经 南京 市区入 秦淮河,曲折达十余里,亦名 九曲青溪。年久湮废,今仅存入 秦淮河 的一段。

  引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亦犹 蒋侯 三妺, 青谿 之轨跡可寻; 虞帝 二妃, 湘水 之波澜未歇。”

  宋周必大《记金陵登览》:“城中 青溪,入 秦淮 颇堙废。”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六:“青溪 水木最清华, 王 谢 乌衣六代夸。”

  ⒋ 古水名。在今 湖北省 境内。以源出 青山,故称。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沮水 南逕 临沮县 西, 青谿水 注之。水出县西 青山,山之东有滥泉,即 青谿 之源也……以源出 青山,故以 青谿 为名。”

  唐 骆宾王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五岳栖真,窅眇 青溪 之上;六爻贞遁,寂寞沧海之滨。”

  ⒌ 山名。在今 湖北省 当阳市。

  田【午集上】【田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闐。《說文》也。樹穀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玉篇》土也,地也。《正韻》土已耕曰田。《釋名》塡也。五稼塡滿其中也。《易·乾卦》見龍在田。《詩·小雅》雨我公田。《通典》古有井田,畫九區如井字形,八家耕之,中爲公田,乃公家所藉。圭田者,祿外之田,以供祭祀。加田者旣賞之,又重賜之田也。

  又爰田,卽轅田。《左傳·僖十五年》晉於是乎作爰田。《註》分公田之稅,應入公者,爰之於所賞之衆。《晉語》作轅田。《前漢·食貨志》歲耕種者爲不易上田,休一歲者爲一易中田,休二歲者爲再易下田,三歲更耕之,自爰其處。農民戸人已受田,其家衆男爲餘夫,以口受田如比。《註》師古曰:爰,更互也,比例也。

  又名田。《前漢·董仲舒傳》古井田法,雖難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贍不足。《通典》名田,占田也。各爲立限,不使富者過制,則貧弱之。家可足也。

  又代田。《通典》漢武征和三年,以趙過爲搜粟都尉。過能爲代田,一畮三甽,歲代其處,每耨必附根,根深能水旱。一歲之收常過縵田,一斛以上,用力少而得穀多。

  又屯田。《正字通》漢晉率兵屯,領以帥,唐率民屯,領以官。宋率營田,以民。漢趙充國於金城,留步士萬人屯田,擊先零,條上屯田十二事,宣帝從之。明初兼行官屯,民屯,兵屯,商屯,腹屯,邊屯諸法。永樂時著令,每一都司另撥旗軍十一,名耕種,號樣田。據所收子粒多寡,以辨別歲之豐凶,軍之勤惰。雖養軍百萬,不費民閒一粒。兵法所謂屯田一石,可當轉輸二十石也。

  又營田。《通典》宇文融括隱田曰:浮戸十共作一坊,官立廬舍,謂之營田戸。言爲官營田,非屯田戸也。

  又職田,職分田也。《文獻通考》隋開皇中,始給職田,又給公廨田。唐貞觀,以職田給逃還貧戸,每畞給粟二斗,謂之地子。十八年復給職田。永泰元年,百官請納職田,充軍糧。宋眞宗興復職田。慶曆均公田,復限職田。紹興復職田。金元志官皆有職田。

  又方田,卽均田。《通典》宋熙寧五年重修方田法,元豐罷之。郭諮攝肥鄕令,以千步方田法。四出量括,遂得其數,收逋賦八十萬。

  又區田。《氾勝之書》湯有七年之旱,伊尹作爲區田法,敎民糞種,負水澆稼。賈思勰曰:區田,以糞氣爲美,不必皆良田。

  又不耕旁地,庶盡地力。

  又籍田,天子親耕之田也。《禮·月令》孟春,天子帥三公九卿,躬耕帝籍。

  又弄田。《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師古註》謂宴游之田,天子所戲弄。

  又一井爲田。《魯語》季康子欲以田賦。《註》田,一井也。《管子·乗馬篇》五制爲一田,二田爲一夫。

  又《書·無逸》文王服,卽康功田功。《註》康者,安民之功。田者,養民之功。言文王不侈服飾,專安養斯民也。

  又獵也,與畋佃通。俗作。《易·恆卦》田无禽。《疏》田者,田獵也。《詩·鄭風》叔于田。《傳》田,取禽也。

  又姓。《五音集韻》出北平,敬仲自適齊,後攺田氏。《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註》敬仲奔齊,以田二字聲相近,遂爲田氏。

  又《黃庭經》尺宅寸田可治生。《註》尺宅,面也。寸田,兩眉閒爲上丹田,心爲絳宮田,臍下三寸爲下丹田。

  又官名。《詩·豳風》田畯至喜。《傳》田畯,田大夫也。《左傳·昭二十九年》稷,田正也。《疏》稷爲田官之長。《周禮·夏官》田僕上士十有二人。

  又星名。蒼龍之宿。《石氏星傳》龍左角曰天田。

  又神名。《詩·小雅》以御田祖。《傳》田祖,先嗇也。《周禮·地官·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註》田主,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也。

  又鼓名。《詩·周頌》應田縣鼓。《傳》田,大鼓也。《釋文》田如字,鄭作,音胤。

  又車名。《周禮·夏官》田僕掌馭田路。《註》田路,木路也。

  又地名。《爾雅·釋地》鄭有圃田。《左傳·隱八年》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許田。《疏》許田,魯國朝宿之邑。

  又《僖二年》虢公敗戎于桑田。《註》桑田,虢地,在弘農陝縣東北。

  又《成六年》晉遷于新田。《註》今平陽絳邑縣是也。《後漢·郡國志》京兆藍田出美玉。

  又州名。《韻會》廣南化外,唐開蠻洞置。

  又草名。《爾雅·釋草》皇守田。《註》似燕麥,子如彫胡米,可食,生廢田中,一名守氣。

  又《何晏·景福殿賦》騈田胥附。《註》騈田胥附,羅列相著也。

  又《禮·奔喪》殷殷田田,如壞牆然。《疏》言將欲倒也。

  又蓮葉貌。《江南曲》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又《集韻》地因切,樹穀曰田。

  又《正韻》蕩練切,音電。《詩·齊風》無田甫田。《朱註》田,謂耕治之也。《釋文》無田,音佃。

  又《字彙補》池鄰切,音。《晉語》佞之見佞,果喪其田。《釋文》田音,與同。

  又轉音亭。《韓愈·越裳操》孰荒于門,孰治于田,四海旣均,越裳是臣。

  又《法苑珠林頌》賢人慕高節,志願菩提音。御鶴翔伊水,策馬出王田。

  又《易林》邪徑賊田,惡政傷民。夫婦呪詛,太山覆顚。顚,音丁。

  草木不识青溪田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草木不识青溪田全诗作者是谁?草木不识青溪田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草木不识青溪田全诗作者是谁?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