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读书笔记分类
热门标签:

诗词名句

最新标签:

诗词名句

采樵屡入历阳山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采樵屡入历阳山全诗作者是谁?

日期:2023/01/15 21:27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刈稻常过新林浦  唐代诗人 崔颢的《江畔老人愁》。  全诗原文: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  青溪口边一老翁,鬓眉皓白已衰朽。  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两朝出将復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  父兄三叶皆尚主,子女四代为妃嫔。  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  兵戈乱入建康城,烟火连烧未央阙。  衣冠士子陷锋刃,良...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刈稻常过新林浦

  唐代诗人 崔颢的《江畔老人愁》。

  全诗原文: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

  青溪口边一老翁,鬓眉皓白已衰朽。

  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两朝出将復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

  父兄三叶皆尚主,子女四代为妃嫔。

  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

  兵戈乱入建康城,烟火连烧未央阙。

  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

  老人此时尚少年,脱身走得投海边。

  罢兵岁余未敢出,去乡三载方来旋。

  蓬蒿忘却五城宅,草木不识青溪田。

  虽然得归到乡土,零丁贫贱长辛苦。

  采樵屡入历阳山,刈稻常过新林浦。

  少年欲知老人岁,岂知今年一百五。

  君今少壮我已衰,我昔少年君不睹。

  人生贵贱各有时,莫见羸老相轻欺。

  感君相问为君说,说罢不觉令人悲。

  ⒈ 砍柴。

  引《左传·昭公六年》:“禁芻牧採樵。”

  《三国志·魏志·裴潜传》“秀,咸熙 中为尚书僕射”裴松之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会三辅乱,人多流宕,而 干 义 不去,与诸知故相浮沉,採樵自活。”

  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歌》:“此曲太古音,由来无管奏。多云採樵乐,或説林泉候。”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玛纳斯 有遣犯之妇入山採樵,突为 玛哈沁 所执。”

  一本作“樵采”。打柴。 《左传·桓公十二年》:“请无扞采樵者以诱之。”

  杜预 注:“樵,薪也。”

  南朝 梁 沉约 《宿东园》诗:“陈王鬭鸡道, 安仁 采樵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斫蟒》:“胡田村 胡 姓者,兄弟采樵,深入幽谷。”

  屢【寅集上】【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集韻》《韻會》龍遇切,音慮。數也。《增韻》煩數。

  又疾也。《詩·周頌》屢豐年。《書·益稷》屢省乃成。《註》屢,數也,當數顧省汝成功也。或作婁。

  入【子集下】【入部】 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又《廣韻》納也,得也。

  又《增韻》沒也。

  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歷【辰集下】【止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狼狄切,音靂。《說文》過也。一曰經歷。《書·梓材》殺人歷人。《註》歷人者,罪人所過。《前漢·天文志》合散犯守,陵歷鬭食。《韋昭註》自下往觸之曰犯,居其宿曰守,經之爲歷,突掩爲陵,星相擊爲鬭。

  又次也。《禮·月令》季冬,命宰歷卿大夫至於庶民。《註》歷,猶次也。

  又盡也。謂徧及之也。《書·盤庚》歷告爾百姓于朕志。《前漢·劉向傳》歷周唐之所進以爲法。《師古註》歷謂歷觀之。

  又踰也,越也。《孟子》不歷位而相與言。《大戴記》竊盜歷法妄行。

  又疎也。《宋玉·登徒子好色賦》齞脣歷齒。《註》歷,猶疎也。《後漢·列女傳》蓬髮歷齒,未知禮則。

  又錯也。《莊子·天地篇》交臂歷指。

  又亂也。《大戴記》歷者,獄之所由生。《註》歷,歷亂也。《鮑照詩》黃絲歷亂不可治。

  又歷歷,行列貌。《古樂府》歷歷種白楡。

  又釜鬲謂之歷。《史記·滑稽傳》銅歷爲棺。《索隱曰》歷卽釜鬲也。

  又歷錄,文章之貌。見《詩疏》。

  又寂歷,猶寂寞也。《張說詩》空山寂歷道心生。

  又山名。《括地志》蒲州河東縣雷首山,一名中條,一名歷山,舜耕處。《廣輿記》蒲州今屬平陽府。

  又濟南有歷山,《漢志》充縣亦有歷山。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信都國有歷縣。

  又歷城縣,屬濟南,卽齊州縣也。《地理通釋》田廣罷歷下兵,卽其地。後漢安帝建光三年,黃龍見歷城。

  又湖名。《廣輿記》歷湖,在和州城西,周七十里,爲郡之巨浸。

  又《爰歷》,書名。《說文序》趙高作《爰歷篇》,所謂小篆。

  又與曆日之曆同。《前漢·律歷志》黃帝造歷。

  又《世本》曰容成造歷。《尸子》曰羲和造歷。或作曆。

  又與霹靂之靂同。《前漢·天文志》辟歷夜明。《後漢·蔡邕傳》辟歷數發。

  又與馬櫪之櫪同。《前漢·梅福傳》伏歷千駟。

  又同壢。坑也。

  阳【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與陽同。見《字彙補》字註。(陽)〔古文〕《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羊。《玉篇》營天功,明萬物謂之陽。《說文》高明也。

  又日也。《詩·小雅》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傳》陽,日也。《左傳·文四年》天子當陽。《禮·祭義》殷人祭其陽。《註》陽謂日中時也。《孟子》秋陽以暴之。

  又《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註》積陽爲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

  又《玉篇》雙也。

  又月建。《爾雅·釋天》十月爲陽。《詩·小雅》歲亦陽止。

  又《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癸曰昭陽。

  又五月五日曰端陽,九月九日曰重陽,見《月令廣義》。

  又《爾雅·釋山》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詩·大雅》度其夕陽。《又》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又水北也。《詩·大雅》在洽之陽。《穀梁傳·僖二十八年》水北爲陽。

  又《釋名》丘高曰陽丘,體高近陽也。

  又《詩·豳風》我朱孔陽。《傳》陽,明也。

  又《玉篇》淸也。

  又《詩·周頌》龍旂陽陽。《傳》陽陽,言有文章也。

  又《詩·王風》君子陽陽。《傳》陽陽,無所用其心也。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陽禮敎讓,則民不爭。《註》陽禮謂鄕射飮酒之禮。

  又國名。《春秋·閔二年》齊人遷陽。《註》陽,國名。《戰國策》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註》博物志,晉陽國侯溺水,因爲大海之神。

  又《春秋·昭十二年》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註》陽卽唐,燕別邑,中山有唐縣。

  又縣名。《史記·高祖紀》西過高陽。《註》屬留。

  又關名。《前漢·西域傳》去陽關七千八百二里。

  又《左傳·昭二十四年》公孫于齊,次于陽州。

  又陽城,山名。漢爲縣,屬潁川郡。

  又古帝號。《史記·五帝紀》帝顓頊高陽氏。

  又《釋名》立人,象人立也。或曰陽門,在前曰陽,兩旁似門也。

  又《玉篇》傷也。

  又《莊子·達生篇》西北方之下者,則泆陽處之。《註》泆陽,鬼名。

  又《抱朴子·登涉篇》山中樹能人語者,非樹能語也,其精爲之,名曰雲陽。

  又昌陽,菖蒲別名。《韓愈·進學解》昌陽引年。

  又姓。《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陽子驂乗。《註》古仙人陽陵。《廣韻》周景王封少子於陽樊,後裔因邑命氏。

  又漢複姓,有二十二氏:歐陽、高陽、靑陽、孫陽、子陽、周陽、涇陽、偪陽、梗陽、戲陽、鮭陽、葉陽、陵陽、鮮陽、櫟陽、濮陽、太陽、老陽、安陽、成陽、朱陽、索陽。

  又通作揚。《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揚,讀爲陽。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體物也。《釋名》陽,揚也,氣在外發揚也。

  又與佯同。《禮·檀弓》陽若善之。《前漢·高帝紀》陽尊懷王爲義帝,實不用其命。

  又音腸。《爾雅·釋詁》陽,予也。《註》魯詩云: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疏》漢書藝文云:魯申公爲詩訓,故是爲魯詩。其經云:陽如之何,申公以陽爲予,故引之。《釋文》陽,音腸。《五音集韻》俗作。《字彙》俗作阦。《字彙補》亦作陽氜。

  山【寅集中】【山部】 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采樵屡入历阳山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采樵屡入历阳山全诗作者是谁?采樵屡入历阳山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采樵屡入历阳山全诗作者是谁?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