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5 21:30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晓上青楼十二重
唐代诗人 常建的《古意》。
全诗原文:
井底玉冰洞地明,琥珀辘轳青丝索。
仙人骑凤披彩霞,挽上银瓶照天阁。
黄金作身双飞龙,口衔明月喷芙蓉。
一时渡海望不见,晓上青楼十二重。
⒈ 一个季度。
引《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韦昭 注:“三时,春夏秋;一时,冬也。”
《淮南子·天文训》:“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
《魏书·刑罚志》:“崔纂 可免郎,都坐尚书,悉夺禄一时。”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臣闻古者兵出於农,故三时耕稼,一时閲武。”
⒉ 一个时期。
引《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
⒊ 一代;当代。
引《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祭肜,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於后,亦一时之志士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煒燁,冠於一时而振於百世。”
⒋ 一个时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
引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
《朱子语类》卷一:“天地统是一箇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时谓之一辰。”
⒌ 暂时;一会儿。
引《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到底终不和好。”
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
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
⒍ 谓难得的时机或时刻。
引《战国策·楚策四》:“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践乱 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此一时之功也。”
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於 咸平,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
⒎ 即时,立刻。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
《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
《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⒏ 突然;偶然。
引《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
⒐ 同时,一齐。
引《晋书·李矩传》:“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
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
⒑ 犹一旦。
引《汉书·吴王濞传》:“吴 与 胶西,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
渡【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音度。《說文》濟也。《廣雅》去也,通也。
又通作度。《前漢·賈誼傳》度江河亡維楫。《集韻》或作。
海【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又環九州爲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又物產饒富爲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又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又《韻補》叶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又叶火五切,音虎。《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集韻》或作。
望【辰集上】【月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望。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又《博雅》覗也。《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又責望。
又怨望。
又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
又《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易·小畜》月幾望。《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韻會》从壬,譌从王。《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⒈看不到。
引《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韩愈《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色盲》:“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⒉ 谓不易看到。
引《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⒊ 不看,不读。
引《梁书·任昉传》:“昉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⒋ 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引清李渔《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一时渡海望不见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一时渡海望不见全诗作者是谁?一时渡海望不见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一时渡海望不见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