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读书笔记分类
热门标签:

读书笔记

最新标签:

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3)篇

日期:2022/11/18 20:45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非暴力沟通在线阅读地址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第(1)篇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方式,确实会伤到别人。锋芒毕露的指责或者隐隐约约的嘲讽,一板一眼的说教以及斩钉截铁的否定等,这些语言暴力让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会给我们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一堵墙,关系也由此变得疏远和冷漠。

  那么,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暴力语言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经常看到,在沟通中,我们习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把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人或事物归类为不道德或者不正确的。

  比如,如果女朋友对我体贴一些,我会说她“太粘人了”,反之,如果女朋友不体贴我,我会说“她冷漠得像一块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工作上的细节,我会认为他“有强迫症”,可是,如果我更在乎细节,我会说同事“粗心大意”。

  语言中含有批评,指责,辱骂,归类,评论等情感色彩的话语,都是用道德标准在批判别人。用道德评判的方式来提出自己的主张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但别人难以接受,也会招来敌意。即使别人迫于压力或者出于内疚接受了我们的批评,也不是百分百乐意的,里面掺杂了不甘和埋怨。我们的需求或者愿望就很难得到满足。

  此外,在与他人沟通时,我们还经常与他人进行比较,进行比较的结果是,我们会认为自己活得很惨或者活得相当幸福,这种比较像一层雾气,让我们看不清对别人和对自己的爱。

  我们都知道,我们得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行动负责,但在语言中,我们却广泛使用“不得不”和“你让我”这样的词语来回避个人责任。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暴力沟通的一种,它不仅淡化了个人责任,还忽视了情感的根本源泉。

  很多人沟通时喜欢传达命令,这是社会中强者惯用的表达方式:比如父母对孩子提出要求,领导对员工下达任务等,他们在沟通中往往含有强人所难的成分:如果你不配合,就会受到惩罚。可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无法强迫别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沟通方式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还会造成彼此心灵的隔阂。

  以上这些表达方式在生活中很常见,虽然清晰地表达了我们的某些愿望,却忽略了感受和需求,让我们难以体会心中的爱,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

  一、以自己为主角时,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自己?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语言暴力,非暴力沟通应运而生。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说出观察的结果。

  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对观察的事物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有位印度哲学家说过这么一句话:“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由此可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保持客观的观察而不进行主观评论真的很难。我们在观察他人的行为时,经常会带有批判,指责和其他方式的分析。

  比如,在看球赛时,客观观察的结果是:欧文在过去的5场球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能进行主观地评论: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再比如,客观事实是: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若加上主观评论,就会这样说:米奇花钱大手大脚。

  如果在观察中加上了自己的主观看法或者评论,人们会倾向于听到批评或指责,甚至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抗,做出不友好的回应。这样,双方的关系会更加疏远。

  因此,不能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

  感受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但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压抑自己的心灵,体会不到自己的感受,更无从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有位太太对沉默寡言的丈夫抱怨道: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这听起来像是对自己的丈夫进行批判,丈夫听后难免会感到委屈和退缩,结果这位丈夫果真一动不动,真的像一堵墙一样。太太看到丈夫的表现更为来气。其实这位太太的潜在意思是:我感到孤单,希望先生多体贴自己。如果这位太太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那么两个人的感情就不会这样冷冰冰透心凉了。

  清晰地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感情,还可以改善工作。

  作者曾经去给黑人学生上课。但学生们都没有认真在听,有个女孩开始修理指甲,还有个学生把脸贴在玻璃上一直往外看。作者有些紧张。他的局促不安引起了一个学生的不满,他向作者提问道:你讨厌黑人,不是吗?作者于是坦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他说:我很紧张,但不是因为你的肤色,而是因为与你们初次见面,希望得到你们的肯定。

  他正确而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们开始配合他的讲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正确表达自己感受在人与人的沟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怎样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呢?

  可以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当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这些词汇可以表达我们的感受:如兴奋,喜悦,甜蜜,兴高采烈,快乐,感动,愉快,心旷神怡等。

  当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可以用这些词语;害怕,担心,焦虑,心神不宁,心烦意乱,苦恼,生气等。

  需要强调的是,在非暴力沟通中,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的区别。

  举个例子:如果认为自己吉他弹得不好,可以这样表达感受: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或者说:“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但如果说:“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这就不是感受,而是想法了。

  再举个例子:如果对一个人强烈不满,可以这样来表达感受:“我一想到你,就会火冒三丈。”可如果说:“我想打你。”这就是自己的想法了,而非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哪些需要会导致什么样的感受呢?也就是说:感受的根源是什么?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不在于别人,而在于我们自身。真正让我们产生感受的,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当我们听到自己不喜欢的话语时,会有四种反应。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误,这会让我们自己感到内疚与不安,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驳斥对方。

  第三种是了解并接纳自己的感受与需要。这时,我们已经开始了解感受的根源在于自己。不再去对别人进行指责。

  相应地第四种反应就会产生: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与需要。

  如果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把不好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就容易让对方自责和内疚,比如:父母对孩子说:“我们很伤心,因为你成绩很差”。

  如果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或许他会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来让父母开心,可令人遗憾的是,这努力背后的动机并不是出于对学习的热爱,而是出于对父母的内疚,效果也不会长久。

  父母可以这样说:“你的学习成绩不好,我们很难过,因为我们希望你热爱学习。”

  在这句话里,父母说明自己难过的原因是来自他们本身,因为他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听后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习的动力也进行了升华。

  “需要”正确表达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比如: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很失望,因为我希望你健康成长。再比如:你这么说,我很紧张,因为我需要尊重。

  一旦从自身出发,正确地表达需要,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请求。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需要请求别人的帮助。怎样提出请求会得到积极的回应呢?

  首先,在提出请求时,对请求的描述越具体越好,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

  比如说:我希望你能在规定的时速内驾驶。而不要这样讲:我希望你能好好开车。

  其次,要明确谈话的目的。我们发出声音,就希望得到回应,但如果你发出的请求不明确,别人会找不到其中的点。

  比如太太对先生说:我叫你带酱油回来,你却忘了,好烦啊。她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先生赶紧出去买酱油。可在丈夫听来,这好像是太太对他的指责。

  再次,要向对方请求反馈。我们表达的想法,可能与对方理解得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向对方请求反馈,确保自己的表达与对方的理解没有出入。

  最后,了解他人的反应。要了解对方此时此刻的想法与感受,了解对方是否接受自己的请求。

  二、以他人为主角时,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倾听他人,了解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倾听的作用非常大,它不仅可以预防潜在的语言暴力,还可以让谈话生动有趣。

  但是,大多数人不懂得如何倾听别人。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写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就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大多数人还不具备这个能力。”这是因为,当别人表达自己时,我们往往急于给出安慰,或者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因此,在倾听时,首先,我们要放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要全心全意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体会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与请求。只有这样,才能接纳和理解倾诉者,治愈他们心灵的创伤。

  其次,倾听完他人的表达,充分感受到他人之后,要主动地表达我们的反馈。反馈时要留意自己的语气,避免其中含有批评或者嘲讽的成分。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只有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才会自然流露。学会说话,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

  在家庭中,如果懂得彼此之间好好说话,矛盾与争吵必然会少很多,这样的家庭无疑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而不幸的家庭多半是由不会好好说话引起的。

  在工作中也如此,如果一个人谦逊有礼,懂得好好说话,那么他在职场中会如鱼得水,他的事业会平步青云,反之,很多人,因为不善沟通,而深陷职场失意的旋涡不能自拔。

  人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己本身,如果能跟自己好好沟通,和平共处,一个人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如何尊重和倾听他人,这是连着每个人的切身关系。不能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因为人的主观性太强烈,人确实很难做到公平客观对待人和事,所以再好的关系,如果不能避免语言暴力,距离会愈走愈远。

  非暴力沟通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棒,它能突破那些引发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可以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能够把充斥暴力语言的厚厚墙壁,转变成一座通往彼此心灵的桥梁。

  希望大家都能领会非暴力沟通的精髓,让非暴力沟通唤起我们心中的爱与柔情,通过它,我们学会如何尊重与倾听别人的心声,也懂得如何爱自己。为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终生的修行!

  希望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如知时节的春雨般,润物细无声。

  这是一本值得精度、研读的一本好书。

  颠覆认知、引发行动,也就是说,一本真正的好书不仅要提供新知,更要引发你的行动。

  这本书也让我感触很深,一直觉得家人的沟通是极为困难的,并对此深以为然,也确实感受到我们之间的言语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因为对于我自己的家人,我们之间几乎是没什么交流的,潜意识里一直觉得我们之间有代沟,认为回避、沉默才是保持家庭和睦相处最好的方式,殊不知这才是隐蔽性危害极大的"暴力"方式。

  而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决定学作者的朋友开始制作卡片,时刻提醒自己不愿做"情绪的奴隶"。有目的去做"刻意练习",直到非暴力沟通方式的熟练应用,然后自然而然的去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

  写在这里,我想用雾满拦江的一段话来告诫自己:

  " 亲,别再折磨自己了,松动一下固执的心,让闷压在心中的明犀认知,释放出来吧。一旦你接受变化,接受更具智慧的自己,心里的重压,就会刹那间轰然消散。抬望眼,风箫声动,玉壶光转。梦里寻它千里度,蓦然回首,幸福与快乐,原本就在你内心深处"。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3)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