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读书笔记分类
热门标签:

诗词名句

最新标签:

诗词名句

洛阳城阙天中起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洛阳城阙天中起全诗作者是谁?

日期:2023/01/18 15:52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长河夜夜千门裏  唐代诗人 宋之问的《明河篇》。  全诗原文:  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  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復横。  洛阳城阙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裏。  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  云母帐前初泛滥,水精帘外转逶迤。  倬彼昭回如练白,復出东城接南陌。  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  鸳鸯机上疎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长河夜夜千门裏

  唐代诗人 宋之问的《明河篇》。

  全诗原文:

  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

  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復横。

  洛阳城阙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裏。

  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

  云母帐前初泛滥,水精帘外转逶迤。

  倬彼昭回如练白,復出东城接南陌。

  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

  鸳鸯机上疎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渐微没。

  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洛【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洜《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各切,音落。《春秋·說題辭》洛之爲言繹也。言水繹繹光耀也。

  又水名。《書·禹貢》伊洛瀍澗。《前漢·地理志》洛水,出弘農上洛縣冢嶺山,東北至鞏縣入河。《山海經》讙舉之山,洛水出焉。

  又雍州之浸。《詩·小雅》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周禮·夏官·職方氏》正西曰雍州,其浸渭洛。《註》洛出懷德。

  又蜀有洛水。《山海經》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洛水出焉。《水經注》洛水,出廣漢郡洛縣漳山。

  又東海郡有洛水。《水經注》水出太山南武陽縣之冠石山。

  又洛陽,地名。《一統志》洛陽,成周之地。漢爲郡。宋初洛陽,河南二縣置。明屬河南府。

  又洛南縣,屬西安府,本漢上洛。洛川縣,屬延安府,本漢鄜延。俱見《廣輿記》。

  又洛洛,水溜下之貌。《山海經》爰有,其淸洛洛。《註》淫與瑤同。

  又與絡同。《莊子·大宗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註》誦,通也。苞絡無所不通也。

  又《韻補》叶盧谷切,音祿。《馬融·廣成頌》面據衡隂,箕背王屋。浸以波溠,濥以滎洛。《類篇》通作雒。○按《周禮註》,漢以火德,王忌水,攺爲雒。魏復攺雒爲洛。

  阳【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與陽同。見《字彙補》字註。(陽)〔古文〕《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羊。《玉篇》營天功,明萬物謂之陽。《說文》高明也。

  又日也。《詩·小雅》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傳》陽,日也。《左傳·文四年》天子當陽。《禮·祭義》殷人祭其陽。《註》陽謂日中時也。《孟子》秋陽以暴之。

  又《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註》積陽爲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

  又《玉篇》雙也。

  又月建。《爾雅·釋天》十月爲陽。《詩·小雅》歲亦陽止。

  又《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癸曰昭陽。

  又五月五日曰端陽,九月九日曰重陽,見《月令廣義》。

  又《爾雅·釋山》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詩·大雅》度其夕陽。《又》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又水北也。《詩·大雅》在洽之陽。《穀梁傳·僖二十八年》水北爲陽。

  又《釋名》丘高曰陽丘,體高近陽也。

  又《詩·豳風》我朱孔陽。《傳》陽,明也。

  又《玉篇》淸也。

  又《詩·周頌》龍旂陽陽。《傳》陽陽,言有文章也。

  又《詩·王風》君子陽陽。《傳》陽陽,無所用其心也。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陽禮敎讓,則民不爭。《註》陽禮謂鄕射飮酒之禮。

  又國名。《春秋·閔二年》齊人遷陽。《註》陽,國名。《戰國策》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註》博物志,晉陽國侯溺水,因爲大海之神。

  又《春秋·昭十二年》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註》陽卽唐,燕別邑,中山有唐縣。

  又縣名。《史記·高祖紀》西過高陽。《註》屬留。

  又關名。《前漢·西域傳》去陽關七千八百二里。

  又《左傳·昭二十四年》公孫于齊,次于陽州。

  又陽城,山名。漢爲縣,屬潁川郡。

  又古帝號。《史記·五帝紀》帝顓頊高陽氏。

  又《釋名》立人,象人立也。或曰陽門,在前曰陽,兩旁似門也。

  又《玉篇》傷也。

  又《莊子·達生篇》西北方之下者,則泆陽處之。《註》泆陽,鬼名。

  又《抱朴子·登涉篇》山中樹能人語者,非樹能語也,其精爲之,名曰雲陽。

  又昌陽,菖蒲別名。《韓愈·進學解》昌陽引年。

  又姓。《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陽子驂乗。《註》古仙人陽陵。《廣韻》周景王封少子於陽樊,後裔因邑命氏。

  又漢複姓,有二十二氏:歐陽、高陽、靑陽、孫陽、子陽、周陽、涇陽、偪陽、梗陽、戲陽、鮭陽、葉陽、陵陽、鮮陽、櫟陽、濮陽、太陽、老陽、安陽、成陽、朱陽、索陽。

  又通作揚。《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揚,讀爲陽。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體物也。《釋名》陽,揚也,氣在外發揚也。

  又與佯同。《禮·檀弓》陽若善之。《前漢·高帝紀》陽尊懷王爲義帝,實不用其命。

  又音腸。《爾雅·釋詁》陽,予也。《註》魯詩云: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疏》漢書藝文云:魯申公爲詩訓,故是爲魯詩。其經云:陽如之何,申公以陽爲予,故引之。《釋文》陽,音腸。《五音集韻》俗作。《字彙》俗作阦。《字彙補》亦作陽氜。

  城【丑集中】【土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又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又《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又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又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又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又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又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又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又姓。城渾。

  又司城,複姓。

  又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闕【戌集上】【門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袪月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月切,音。《說文》門觀也。《徐曰》中央闕而爲道,故謂之闕。《玉篇》象魏闕也。《廣韻》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也。《正韻》宮門雙闕也。《韻會》爲二臺于門外,作樓觀於上,上員下方,以其縣法謂之象魏。象,治象也。魏者,言其狀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觀之,因爲之觀,兩觀雙植,中不爲門。

  又宮門、寢門、冢門皆曰闕。《古今注》闕,觀也。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人臣將至此,則思其所闕,故謂之闕。《爾雅·釋宮》觀謂之闕。《詩·鄭風》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傳》乗城而見闕。《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註》闕,象魏也。《史記·高祖紀》立東闕、北闕。

  又《秦本紀》築冀闕。《註》劉伯莊云:冀猶記事,闕卽象魏也。

  又《廣韻》失也,過也。

  又《集韻》乏也,空也。

  又《增韻》不恭也。

  又《玉篇》少也。《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

  又《廣韻》不供也。《左傳·襄四年》敞邑褊小,闕而爲罪。《註》闕,不供也。

  又《增韻》虛也。《禮·禮運》三五而闕。《註》一盈一闕,屈伸之義也。

  又《增韻》游車補闕者曰遊闕。《周禮·春官·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註》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左傳·宣十二年》潘黨率游闕四十乗。《註》游車,補闕者。

  又不合也。《前漢·王莽傳》歸師勿遏,圍城謂之闕。《註》此兵法之言也。闕,不合也。

  又毀也。《禮·曾子問》入自闕。《註》闕,謂毀宗也。

  又《正韻》闕翟后服刻繒爲衣,不畫也。《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註》闕狄,畫羽飾。展衣,白衣也。《詩·衞風·玼兮玼兮其之翟也傳》褕翟,闕翟,羽飾衣也。

  又劒名。《荀子·性惡篇》闔閭之干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又國名。《左傳·昭十五年》闕鞏之甲。《註》闕鞏國所出鎧。

  又獸名。《爾雅·釋獸》闕洩多狃。《疏》闕泄,獸名。其脚多狃。狃,指也。

  又山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遺屯騎於闕兮。《註》闕,北極之山也。

  又塞名。《戰國策》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註》闕,塞名也。

  又《史記·周本紀》西周恐,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註》括地志云:在洛州南十九里。

  又《廣韻》姓也。出下邳。漢有荆州刺史闕羽三。

  又《正韻》亦作屈。

  又《正韻》其月切,音橜。《左傳·隱元年》潁考叔曰:若闕地及泉。

  又《襄二十一年》方暑闕地,下冰而牀焉。《吳語》闕爲石郭,陂漢以象帝舜。《註》闕,穿也。《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掘闕而得龜者。《註》穿地至泉曰闕。

  又《韻補》叶音檜。《程曉·贈傅詩》元服初加,萬福咸會。赫赫應門,嚴嚴朱闕。

  又叶音乞。《班固·北征頌》雷震九原,電曜高闕。金光鏡野,武旗冒日。

  又叶音卻。《鄭虔季·贈陸雲詩》閶闔,南端啟籥。庶明以庸,帝聽式闕。

  天【丑集下】【大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兲《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又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又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又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潛詩》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又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又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又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

  又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中【子集上】【丨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又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又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又《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又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又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又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又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又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又《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又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又《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又姓。漢少府卿中京。

  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又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又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又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又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又《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又《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又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詩·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班固·高祖泗水亭》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起【酉集中】【走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廣韻》《正韻》墟里切《集韻》《韻會》口切,音杞。《說文》能立也。《釋名》起,舉也。平舉體也。《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孟子》雞鳴而起。

  又《書·益稷》元首起哉。《疏》言無廢事業。

  又《禮·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旣起。《註》起,猶行也。

  又《禮·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註》起居,猶舉事動作也。

  又《論語》起予者,商也。《疏》起,猶發也。

  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韻補》叶口舉切。《易林》明德訖終,虎亂滋起。叶上父。

  又叶去九切。《徐幹·齊都賦》羽族盛興,毛羣盡起。上蔽雲穹,下被臯藪。

  又,古文。

  洛阳城阙天中起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洛阳城阙天中起全诗作者是谁?洛阳城阙天中起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洛阳城阙天中起全诗作者是谁?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