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9 10:47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重崖对耸霞文駮
唐代诗人 苏味道的《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全诗原文:
琱舆藻衞拥千官,仙洞灵溪访九丹。
隐暧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
重崖对耸霞文駮,瀑水交飞雨气寒。
天洛宸襟有余兴,裴回周矖驻归銮。
瀑【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平報切《韻會》薄報切,音暴。《說文》疾雨也。
又沫也。《郭璞·江賦》拊拂瀑沫。
又《廣韻》蒲木切《集韻》《韻會》《正韻》步木切,音僕。飛泉懸水也。《孫綽·遊天台山賦》瀑布飛流以界道。
又《集韻》弼角切,音雹。瀑,水沸聲。《左思·蜀都賦》龍池瀑。
又濆瀑,波浪涌起之貌。《郭璞·江賦》渨㵽濆瀑。本作。
水【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稅上聲。《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又《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二水之中。見《前漢·地理志》。
又黑水,國名,卽韐。
又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又姓。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又《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交【子集上】【亠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䢒《廣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郊。《小爾雅》俱也。《廣韻》共也,合也。《易·泰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又友也。《易·繫辭》上交不諂,下交不凟。《禮·郊特牲》爲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
又交交,鳥飛貌。《詩·秦風》交交黃鳥。
又交加,參錯也。《前漢·劉向傳》章交公車。
又州名,南越地,漢置交州。《書·堯典》申命羲叔宅南交。《蔡傳》南交,南方交趾地。
又衣領也。《揚子·方言》衿謂之交。
又同蛟。《前漢·高帝紀》則見交龍於上。《史記》作蛟。
又同鵁。《司馬相如·上林賦》交精旋目。卽鵁鶄。
⒈ 飞飘的雨。
引南朝齐 谢朓 《观朝雨》诗:“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唐王昌龄《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诗:“飞雨祠上东,靄然关中暮。”
⒉ 骤雨。
引唐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诗:“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气【辰集下】【气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音炁。《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
又與人物也。今作乞。
又《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
又《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氣)〔古文〕《唐韻》去旣切《集韻》《韻會》《類篇》丘旣切,音气。《玉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氣相求。《繫辭》精氣爲物。《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又《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又天氣曰元氣。《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註》元氣,天氣也。
又陰陽曰二氣。《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又五氣。《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
又《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
又《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又六氣。《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
又《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地黃爲六氣。《王逸·楚辭註》《陵陽子明經》春食朝霞,日欲出時黃氣也。秋食淪隂,日沒已後赤黃氣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南方日中氣也。幷天地黃之氣爲六氣。
又年有二十四氣。《內經》五日謂之,三謂之氣。《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又曆家有氣法。《司馬彪·續漢書》氣之法,爲室三重,塗亹周密,布緹幔室中,以木爲按,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內端,案歷而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又有望雲氣法。《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又》日旁雲氣,人主象。《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又道家有食氣法。《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又以鼻觸物亦曰氣。《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又《唐韻》《集韻》許旣切。與餼、䊠通。《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又叶去訖切,音乞。《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又叶丘謁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寒【寅集上】【宀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韓。《說文》東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又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又姓。漢博士寒朗。
又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又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瀑水交飞雨气寒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瀑水交飞雨气寒全诗作者是谁?瀑水交飞雨气寒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瀑水交飞雨气寒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