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2/11/23 23:21作者:小编人气:
林清玄在《人生幸好有别离》中写道:
“在生命的旅途中,要诚挚地珍惜,要深深地疼爱。”
我们一直都在一场叫做“失去”的旅途中前行——失去时间,失去幸福,失去生命……
其实,在有限的生命中,“珍惜”尤为可贵。
它不仅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更是人生的意义。
最方便的修行田园乐王维拼音版,是谨言慎行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孔融《临终诗》(节选)
明朝文学家方孝孺曾说:
“慎言,笃行之一事耳。”
说话不仅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修行。
“孔融让梨”的故事,恐怕早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在后世看来,孔融是谦让与孝悌的化身。
他天资卓越,少有奇才,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日后定有一番大作为。
不过,时任太中大夫的陈韪,却认为孔融只不过是“人小而聪,大未必奇”。
果不其然,陈韪一语成谶。
长大后的孔融不仅作为有限,而且在毒舌和吐槽的路上越走越远。
官渡战后,曹操很快占领了袁绍的大本营邺城。
当曹军进入邺城后,曹操的儿子曹丕不顾曹操的命令,直接闯入袁府,将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甄氏占为己有。
但曹操见到甄氏后,不仅没有责怪曹丕,反而感叹说:“真吾儿妇也。”
对于曹操这一行径,孔融很是气愤,于是便写信给曹操说:
“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
曹操一听,吃了一惊,但查遍手头上的书籍,也未能找到这一典故的出处,最后只好当面向孔融请教。
不想孔融却冷笑道:
“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意思是说,从你们曹家的做法,就可以推断出古人也是这么做的了。
曹操这才明白孔融是在戏耍、讽刺自己,但碍于对方素有贤名,便只好忍了下来。
孔融见曹操忍气吞声,便更加肆无忌惮起来,他不仅多嘴,有时还妄言。
有一次,孔融和好友祢衡讨论“父母对子女有没有恩情”这一问题,他曾这样说道:“父母于子女无恩。”
孔融一句话既从根本上否定了父爱和母爱存在的价值,也相应地否定了子女践行孝道的必要性。
身为孔子的嫡传子孙,竟然提出这样的论调,一下子就引起了世人的反感。
这也给了曹操杀他的机会,最终,曹操以“不孝之罪”将孔融满门抄斩。
可以说,孔融之死,死于言之不慎。
《论语》说: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一个人的言论,体现了这个人的自身修养。
话一旦说出口,就像钉在墙上的钉子,即便是拔出来,仍会留有痕迹。
人活于世,需要的是心直,而非口快。
三思而后语,多思而慎言,方能一生平安。
最潇洒的人生,是不负时光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孟浩然《自洛之越》(节选)
孟浩然生于襄阳的一个书香世家。
年轻时的孟浩然隐居山林,两耳不闻外事,一心苦读诗书。
弱冠之后,他辞亲远行,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当时,唐玄宗身在洛阳,孟浩然便前往洛阳求仕。
他前前后后在洛阳等待了三年田园乐王维拼音版,结果却一无所获。
后来,他想通过科举之路进入仕途,可最终却是遗憾落榜。
于是,他带着考场失利的落寞,悻悻地离开了长安。
在回家的路上,孟浩然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在大自然的洗涤下,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归宿。
泛舟湖上,遨游山间,杯中的酒让他多了一份洒脱,少了一份惆怅。
孟浩然此时幡然醒悟,不由得吟诵出“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的千古佳句。
眼前的风景如此美好,自己已经为了功名劳碌许多年,如今又何必再为那俗世功名,而放弃当下的美好呢?
畅快的孟浩然,挥笔写下了这首《自洛之越》,与自己的过去告别,完成了快意潇洒的飞越。
他用自己生命当中最后的十年时间,成就了他在山水诗派中的地位,让王维、李白等人对他倾慕不已。
“没有一个人能够制造那么一块钟表,来为我们敲回已经逝去的时光。”
时光匆匆留不住,人生经不起虚度。
每个醒来的清晨,每个送别的黄昏,都是光阴所赠;
丁点细碎的渺小,任何繁杂的卑微,皆为命运所赐。
不在走过的路上彷徨,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才是最实在的活法。
最简单的幸福,是懂得知足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有道是,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生大多数的烦恼来自欲望,求而不得,得而不足,心中自然抑郁苦闷。
有唐一代,文学艺术繁荣发展,在诗、书、画、乐各领域,都不乏人才。
但各方面俱可称为“大家”者,仅王维一人而已。
王维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能写一手好诗,且工于书画,又有音乐天赋。
所以初来乍到,便立即成为王公贵族的宠儿。
他的前半生就如同开挂一般,畅通无阻,心想事成。
这一切都太顺利了,以致于让他总是不甘于现状,总想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只可惜,他遭遇了安史之乱。
他先是被贬官,接着又因在安禄山手下担任伪职而成了囚犯。
一场战争,彻底切断了他的仕途,同时也惊醒了这个“梦中人”。
上半生汲汲于功名的行为是何等的可笑,也许,正是自己的贪心不足,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吧!
已到中年的王维明白了“知足”的可贵,他不愿再为功名所累,再为欲望所缚。
于是,他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造了一所屋子,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并在诗中写道: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他不仅把这种知足的悠闲情趣,寄托在诗文中,也描绘进了画作里。
在《长江积雪图》中,王维使用了大量留白,这正是他对世人的告诫:
人生的卷轴,不应太满,一半泼墨,一半留白,知足就好。
前半生的王维,总想着追名逐利、向上攀登,却缺少了知足带来的快乐与闲适;
而后半生,他终于找到了丢失的那颗“知足之心”,走进了属于自己的佛诗禅画。
《老子》说:
“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足也。”
越是见过世面的人,越懂得知足,因为他们明白:
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内心的安定与丰盈。
人生在世,不应痴迷于虚幻梦,更需多一份清淡与质朴,多一点感恩与知足。
懂得知足的人,最好命!
最高级的养生,是修心养性
朋旧乖离心每折,山川悠邈首频回。
人生败意无穷达,莫厌相逢笑口开。
——陆游《古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虽出于好功名者之言闲》
明代名医万全在《养生四要》中写道:
“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
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
要想养生,首先要学会养心。
而养心贵在静心。
陆游身逢乱世,一生坎坷,虽然体弱多病、药不离口,却活到80多岁的高龄,这在古代已经算是非常难得的了。
他之所以能够长寿,这与他平心静气的养生之道息息相关。
陆游诗中描写他日常生活中最爱做的两件事:扫地与焚香。
他把“扫地焚香”当作生活中怡情养性的乐事,正所谓“海山缥缈斸云痀,扫地焚香悦性灵。”
扫地的过程,就是在“扫心”。
你不能着急躁进,而要放慢脚步、调整呼吸,有规律、有节制,一帚一帚地扫。
当你清除了周遭的秽乱时,你的心里也随之清净了。
陆游在生病的时候常常为自己焚香,古人烧的香,是天然香药和合而成,可祛病抗邪,培养人体正气。
他在《山中作》中说:
“烧香扫地病良已,饮水饭蔬身顿轻”。
在病中扫地焚香,辅之以清淡的蔬菜,不久便可不药而愈。
陆游不仅在生活当中时常保持一颗淡然的心,即便是面对宦海浮沉,他也依旧淡然如初。
陆游曾多次被罢官,但他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利用这空闲时间走亲访友,游览天地间。
酒足饭饱后,陆游走走停停,山水繁复,路径蜿蜒。
在迷惘处,几户人家隐于扶疏花木之间,顿觉豁然开朗,他不禁吟诵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笔洒脱,也为我们的生活留下了一抹淡然。
庄子曾说: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面神不亏。”
我们这一辈子,到头来就是活一个好心情,养一个好身体。
在闲暇时刻,我们不妨关上内心之门,将城市的喧嚣与纷杂拒之门外。
点上一盘香,煮上一壶茶,读上一本书,给自己留一个平心静气的天地。
人生的长卷总向远方铺开,无论春秋,都阻挡不了它前行的脚步。
行走在路上,看沿途的风景,人生的经历会让我们渐渐学会“珍惜”。
谨言慎行,给人生安排一场方便的修行;
不负时光,为生活增添一点诗意的潇洒;
安分知足,替幸福寻找一份简单的归宿;
修心养性,为健康装点一丝平静的高雅。
人生如逆旅,我辈皆行人。
唯愿安好,以“珍惜”二字相赠。
以上为用户投稿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两个字,说尽人生(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