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2/11/23 23:37作者:小编人气:
1. 地理上的意义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 原名昭亭山, 晋初时为避帝讳, 改名敬亭山。敬亭山是黄山的一个支脉, 东西绵延数十里, 有大小山峰六十座。敬亭山山水旖旎, 云漫雾绕, 自然风光清新秀丽。优美的自然风景加上后世文人的宣传, 使其成为人们游玩放松的好去处, 敬亭山现已成为宣城著名的旅游景点。敬亭山开始具有文化意义是从谢朓开始的。 2. 文学上的意义 (1) 魏晋南北朝 敬亭山在文学史上初出茅庐并展露光芒是从谢朓的笔下开始的。在南朝齐建武二年 (495) , 谢朓出任宣城太守。在此期间, 谢朓创作了著名的《游敬亭山诗》。诗曰: 兹山亘百里, 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 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 下属带回溪。 交藤荒且蔓, 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 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 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 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格, 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 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 兹理庶无睽。[1]240 前四句是敬亭山的总体面貌, 第五到第十二句, 就是详细写敬亭山上的景物。山之高峻, 迂回曲折。藤蔓的缠绕, 樛枝的状态, 以及山上动物的鸣叫, 和此时的天气变化等等都是一种非常细致的描写手法, 最后拖上一条议论的尾巴, 山水景色是如此秀丽, 而皇恩既然已经逝去, 那么我沉湎山水该不会有什么过错。可以看出谢朓笔下的敬亭山非常能体现南朝的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练字练句, 追求景物描写的客观逼真。许是谢朓的细致的刻画, 才让敬亭山大放异彩, 但是谢朓笔下其他与敬亭山有关的诗便不再以敬亭山为专门的描写对象, 而是与一些活动紧密相关, 如《祀敬亭山春雨》:“白云帝乡下, 行雨巫山来。歌风赞灵德, 舞蹈起轻埃。”[1]415写的是道教的祈雨活动。再如《祀敬亭山庙诗》《赛敬亭山庙喜雨诗》等都是有关于祭祀和祈雨的。在谢朓屈指可数的几首与敬亭山有关的诗歌中, 大部分都是与祭祀祈雨活动有关, 体现出南北朝时期宣城地区的道教文化。
(2) 唐代 谢朓的《游敬亭山诗》让宣城敬亭山初露光芒, 吸引了许多文人来到宣城敬亭山。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到来让敬亭山大放光彩。《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2]917 这首诗里没有对敬亭山进行直接的刻画和描摹, 而是选择描写与山有关的鸟和白云。鸟儿从山顶上高高的飞过, 远处的云朵孤独地漂浮着, 同时还有一位孤独的诗人。诗人与拟人化的敬亭山形成一种互动, 似乎少了一份孤独感, 但其实孤独的意味更加浓厚。鸟、云、人、山等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旷远的意境。同类型的还有《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敬亭白云气, 秀色连苍梧。下映双溪水, 如天落镜湖。”[2]540诗人笔下的敬亭湖, 云气缭绕, 佳境秀丽, 气象雄伟, 大气磅礴, 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大气象。就连敬亭山下的溪水都是从天上落下来的镜湖, 所以李白刻画敬亭山时并不注重其细节特征, 抓住的是其灵魂气质所带来的雄浑的美感, 颇有盛唐的大气象。 李白描写的有关敬亭山的诗歌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山的高。
如“众鸟高飞尽”“中间最高顶”等。那么敬亭山是不是真的很高呢?唐人刘禹锡《九华山歌》:“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寞, 兀如断案无棱角。宣城谢朓一首诗, 遂使声名齐五岳。”[3]1568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距离九华山不远的敬亭山只是黄山的一个支脉, 只是因为谢朓的一首诗就声名大振, “黄索寞”“无棱角”等词说明其山势极为平凡, 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根本不能与九华山相提并论。另外宣城诗人梅尧臣在诗歌中也写道:“昭亭非峻峰, 雄雄若蹲虎”, [4]2954告诉世人敬亭山真实的样子并不是一座高峰, 而是像一只蹲着的老虎, 所以敬亭山并不高。但是为什么在李白的笔下敬亭山就变得很高呢。诗人将自己的主观的心境、意志反映到所看到的景物上面, 抓住景物身上最符合自己心理需求的特征。而高度自负、恃才傲物是李白最重要的性格特点, 所以只有“高”才能和李白心理高度相契合。这也涉及到李白喜爱创作的另一类型和山有关的诗歌———游仙诗。将山与游仙这两者紧密联系起来的桥梁就是山的“高”, 山只有足够高, 才能超凡脱俗, 使自己像是真正处于仙境之中。李白作为爱幻想的浪漫主义追求者, 来到秀丽挺拔的敬亭山上时, 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一个“游仙”的好机会。
如《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敬亭一回首, 目尽天南端。仙者五六人, 常闻此游盘。”[2]544敬亭山成了诗人与仙人相会的好去处。李白对于“高度”的追求为敬亭山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宋代 宋代以后, 敬亭山的文化意义开始与李白有关系。宋代李弥逊:“众鸟高飞云去闲, 相看只有敬亭山。”这首诗是对李白《独坐敬亭山》的化用, 主要表达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对于敬亭山的正面描写, 谢朓从客观细节处入手, 李白从整体气质入手。不论是真实描写还是发挥想象, 他们对敬亭山赋予的较多的是审美层面上的意义。而在当地文人梅尧臣关于敬亭山的诗歌中则体现出一种实用性。《昭亭山》: 曰山何必高, 要在出云雨。 昭亭非峻峰, 雄雄若蹲虎。 旱岁一来祠, 霈然随沥酤。 有草牧尔牛, 有薪资尔斧。 有溪出其阴,有潭在其坞。 兽则貛与貉敬亭山古诗, 鱼则鲂舆鱮。 山雏水羽声, 下上相杂伍。
呼名如谦恭, 号叫若怒侮。 崖竹或节疏, 岭松或腹腐。 巨蜂结层房, 养子窟深土。 何事山中人, 采以为市贾。 其容固已多, 其忍吾未取。[4]2954-2955 这首诗少写景之语, 写敬亭山上下雨后给宣城带来的生机。其中有两句“曰山何必高, 要在出云雨”。可以看出梅尧臣并不在乎山有多高,他看重的是敬亭山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梅尧臣在欣赏敬亭山的时候少了一些审美敬亭山古诗, 多了一些客观实在, 这与诗人本身是宣城人有关。宣城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夏季天气高温多雨;冬季天气寒冷少雨, 雨量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古代宣城土地贫瘠, 人们靠天吃饭, 下雨才是百姓的福音。诗人希望敬亭山在干旱的时节可以给家乡带来雨, 只有下雨, 才会“有草牧尔牛, 有薪资尔斧。有溪出其阴, 有潭在其坞”。宣城百姓的生活才不成问题。所以诗人才会注重敬亭山的实用性。 (4) 元代 不同朝代的诗人笔下的敬亭山有不同的特点。敬亭山作为单纯的自然景观, 在元代宣城诗人的笔下也有独特之处。
他们不只关注敬亭山的整体风貌, 也关注山敬亭山的局部细节。如胡晋《九日登敬亭以登高无秋云分韵得秋字》:“班荆憇云根, 拂藓题岩幽。仙果满藂摘, 时菊盈觞浮。”[5]961“稍深竹树尽, 忽旷烟峦环。”[5]961这几句诗选取了云、苔藓、野果、菊花、竹林、烟雾等一些意象, 营造出一幅清幽、宁静、郁郁葱葱而充满生机的秋景图。其中的“幽”“深”等字眼直接表现出敬亭山环境清雅深邃的特点。 就文化层面上来说, 此时诗人在诗歌中除了怀念李白、谢朓, 也赋予敬亭山一些内在的意义。敬亭山代表送别时的不舍之情。如贡士源《送张师圣升察掾》:“如何敬亭别, 无由驻轻舠。吟笺写离思, 华觞酌芳醪。”[5]960就在离敬亭山不远处, 诗人送朋友远行, 离愁别绪涌上心头。与此相似的还有戴元素《送张仲端经历》:“依依敬亭云, 去去汶水舟。且尽别离酒, 迹远心绸缪。”[5]972诗人在与朋友分别的时候, 将敬亭山作为自己曾经记忆最深的地方, 希望朋友可以早日归来敬亭山, 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乡。敬亭山是分别的地方, 也是寄托诗人思念的地方。
以上为用户投稿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写敬亭山的诗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