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赏析分类
热门标签:

赏析

最新标签:

赏析

《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11/23 23:43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

  《《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

  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

  (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1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

  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2、《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惠崇春江晓景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

  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

  (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1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

  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3、《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1.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诵读、背诵两首古诗。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习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反复吟诵,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

  l.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美春天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描写春天的古诗。

  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二、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春天令人心旷神怡,你们想知道宋代诗人苏轼是怎样写春天的吗?课件展示《惠崇春江晓景》诗。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1.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请大家翻开第5课,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出示词语卡片:

  “惠崇”“蒌蒿”“河豚”。

  指名读、齐读。

  强调“崇”是翘舌音。

  蒌蒿是一种植物,上面草字头表意,下面表音,这两个字是形声字,并且是上形下声的字。

  了解河豚(课件出示“河豚”资料)。

  (3)把词语送回诗中去,老师相信孩子们会读得更好。

  2.理解诗意。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怎么办呢?

  (2)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老师和同学都想知道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这一句是诗人怎样体会到的呢?(变换方式读诗句)

  (3)多么聪明的一群孩子啊!知道了这么多,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正是河豚欲上时”,“欲上时”是什么意思?

  春天,诗人想到河豚逆江到上游去产卵了。诗人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巧妙地结合起来,这首诗美吗?美丽的画,配上优美的`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再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3.体会意境。

  这么美的面面,咱们也来学惠崇,用灵巧的小手把这美丽的画画出来。也可以与你的合作伙伴把你对诗意的体会画出来。画好后,一边欣赏,一边读。

  (生在音乐声中画画)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孩子们用手中心爱的笔,表现诗的意境。

  (2)投影出示学生的画。

  你能给这美丽的画卷配上优美的诗吗?(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

  还有小诗人想给自己的画配上诗吗?(学生诵读)

  生齐背诗。

  1.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学习词语:“惠崇”“蒌蒿”“河豚”。

  学习形声字。

  了解河豚:又叫“江猪”,其形状身大,尾小,头圆小,背部黑褐色,有花纹,腹部有白色肉刺,其味奇特而鲜美,河豚的血液、肝脏

  含有剧毒。河豚原来是近海的鱼类,在开春之时,从海中逆江而行,游入长江产卵。

  (看注释、、问同学、问老师)

  (看不见)

  (想到的)

  了解词意。

  体会意境。

  三、归纳学法

  今天,孩子们学得真不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会背古诗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这首诗的。

  课件展示学法:

  学生读诗。

  讨论学法:

  1.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理解诗意。

  (读懂诗句意思,提出不懂问题)

  3.体会意境。

  (画画、朗读、表演……)

  4.反复吟诵。

  四、学习《清明》

  1.小组合作学习。

  请孩子们根据这样的学习方法,在组长带领下,一步一步学习另一首诗《清明》。

  2.小组汇报。

  (1)刚才老师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发现孩子们真会学习,现在请孩子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通过小组学习,读懂了什么?(生汇报后,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诗句)

  (2)理解“欲断魂”。

  (3)体会意境。(小组通过朗读、表演、对话等形式)

  ①学习伙伴一起学习,选择喜欢的方式体会意境。

  ②抽小组上台表演。

  (4)吟诵。(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

  合作学习。

  分组汇报。

  理解诗意。

  五、课外拓展

  孩子们,《惠崇春江晓景》和《清明》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但诗人笔下的春天各不相同。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第二首诗《清明》表达了诗人惆怅、茫然的心情。老师还收集了其他写春天的诗句。

  1.课件出示诗句。

  2.齐读诗句。

  3.老师相信孩子们也收集了许多关于春天的古诗。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愿大家多读,多背诗歌江南诗配画,用心去品味诗人笔下的诗所蕴含的意境。

  读其他诗。

  等闲识得春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池塘牛春草,

  园柳变鸣禽。

  南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1、读背古诗。

  2、课外阅读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

  4、《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每首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过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体会江南水乡的早春景象,感受作者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学习《江南春》,让学生在美丽、凄迷的景色中,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这是两首描写春景的诗,一是画中景物,一是现实中的景物,要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的意境。

  1.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中诗人边观察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2.学习《江南春》,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3.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l.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揭题:(点击课件)《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理解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点击实物或图片)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弓没的联想江南诗配画,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一、复习引入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过渡: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解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以上为用户投稿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