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赏析分类
热门标签:

赏析

最新标签:

赏析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原创]

日期:2022/11/25 06:34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诗经•周南•关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设想 (一)教材分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它是一首情歌。孔子评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全诗以河洲上相和而鸣的水鸟、水流中飘动的荇菜起兴,因景生情,由实入虚,抒发了男子对女子深挚的思慕之情。教师可在传授《诗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引导学生鉴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并运用想象联想,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之妙,进而感受《诗经》中仍保留着的自由活泼的民...

  《诗经•周南•关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设想 (一)教材分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它是一首情歌。孔子评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全诗以河洲上相和而鸣的水鸟、水流中飘动的荇菜起兴,因景生情,由实入虚,抒发了男子对女子深挚的思慕之情。教师可在传授《诗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引导学生鉴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并运用想象联想,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之妙,进而感受《诗经》中仍保留着的自由活泼的民风民俗与天真浪漫的上古风情。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及赋、比、兴手法的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全诗内容并准确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3.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比兴手法的妙处,感悟诗歌的意境美。4.通过知识拓展,初步明确《诗经》对人的自然欲望及生命激情的自由宣泄,闪烁着尚未蒙尘的人性灵光的可贵之处。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诗歌的比兴手法,领会诗歌用重叠章法,一唱三叹的情感表达方式,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四)教学设想及教具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依注释读懂诗歌,不求字字落实,务求整体感知内容。 2.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3.本课拟用两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投影显示图画: 两只水鸟相和而鸣,荇菜随水流左右摆动。同学们,你们从这幅图画的景物联想到什么呢?(春天、鸟儿欢唱……)我们一起来看《诗经•关雎》的主人公是怎么联想的?请看《关雎》。 (二)《诗经》简介 投影显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 500 多年间的诗歌 305 篇。歌辞分编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是各地的土风民谣,有“十五国风”;“雅”是朝廷的正声雅乐,包括“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光辉起点;开创了“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写景抒情都富有艺术感染力;重叠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使诗篇一唱三叹,韵律和谐;纯朴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细微曲折的思想感情。 (三)解题 《关雎》选自《诗经•国风•周南》,是一首情歌,它借水鸟、荇菜起兴抒情,表达了君子爱慕属意淑女之情,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大胆追求美好生活和爱情幸福的心声。 (四)检查预习情况 要求:落实字词读音。

  雎鸠(ju jiu) 窈窕(yao tiao) 好逑(hao qiu)参差(cen ci) 寤寐( wu mei) 毛 (mao) 说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字词朗读,由教师正音,然后学生集体朗读字词,并适当指导学生了解字词意思。 (五)初读感知诗歌 1.听录音范读。 要求学生大胆展开联想,在一片水鸟鸣叫声中进入诗歌的情景中,闭目想象、体味。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②句读分明,停顿合理。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指名个别朗读。说明: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诗歌并加强朗读训练。 (六)精读理解诗歌 1.质疑启示。 创设情景,投影显示:雎鸠和鸣沙洲图。 质疑:歌者引发了什么感慨呢? 明确: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歌者以成双成对的水禽在河洲相娱想嬉起兴。 提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人们微妙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这些具体形象的“对应物”来表达,这就是“兴”。 2.学生讨论:哪些句子写出了主人公思慕之切呢? 明确:“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投影显示:寤:睡醒 寐:睡着 思服:思念 悠:感思辗:转之半 转:辗之周 反:辗之过 侧:转之留辗转反侧:意为翻来覆去不能入眠。 归纳:诗歌以男主人公的行为步步深入地描述他对淑女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哀苦心情。 3.学生质疑:诗歌第二章写“求之不得”,在第三章歌者是否“求而得之”呢? 归纳:第三章歌者由实入虚,想象以钟鼓琴瑟博得少女的欢心,达成美满和谐的婚姻。 (七)让学生背诵全诗 (八)口头训练,让学生看图复述诗歌内容 (九)教师小结:这首诗由触景生情开头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继写求之不得之苦,结写求而得之之乐,由实入幻,苦乐映照,将男主人公追求爱情幸福的过程和心态写得层层深入,合情合理。 第二课时 (一)全班齐背诗歌 (二)教师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诗经》开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呈现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经验感情世界。《关雎》这首诗在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精神呢? 2.以今天的看法,你有何建议给我们惆怅的男主人公呢?说明:这是两道开放性的题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探讨诗歌的成诗背景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而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初步了解《诗经》的精髓所在。

  学生可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三)比较(知识迁移) 1.试分析概括《诗经•秦风•蒹葭》的主题内容及艺术特点。 2.试比较《诗经•周南•关雎》与《诗经•秦风•蒹葭》在艺术手法和技巧运用上的相似之处。 (四)作业 1.背诵《诗经•关雎》。2.写作训练:搜集潮汕歌谣中采用比兴手法的例子,运用所学知识,试分析这一手法在歌谣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 关雎 《诗经》关关雎鸠窈窕淑女 眼前之景引发之兴参差荇菜君子好逑寤寐求之琴瑟友之 思慕之切 寤寐思服虚幻之境钟鼓乐之辗转反侧附: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止。

  以上为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诗经关雎》教学设计[原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