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2/11/25 06:40作者:小编人气: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于本书】
本书集中国传统文化与摄影美学为一体,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故宫所秉承和凝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认识故宫的窗口,更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本书共分为四个篇章。前三个篇章以大故宫的中轴线布局为线索,通过“国、家、屋”三个维度,贯穿起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家国同构的故宫历史。故宫是国,也是家。内容围绕皇帝、皇权、皇宫等皇家文化逐一展开,突出了故宫作为皇宫在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中所承载的重要文化意义,以及皇家生活的丰富多彩、故宫建筑的大气恢宏。第四篇章以“今”作为整本书的收尾,展现了清朝末年社会动荡导致宫廷中的风云变幻赞美故宫的诗句,衔接了紫禁城由皇宫到故宫博物院身份的转变过程,突出了今日故宫作为博物院散发出的独特文化魅力和对现代人产生的深刻影响。
【精彩文摘】
为故宫“画像”,为中国“写生”
紫禁城(今日的故宫)是一座伟大的“城”,以其雄伟壮丽的宫殿建筑与流传千古的文物珍宝,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与见证,也为历史学家、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和无尽的创作资源。
2020 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各类关于紫禁城的图书争相上市。但是,紫禁城是写不完、说不完的,对于它的研究仍在不断拓展深入,围绕它的创作越发多姿多彩,有关它的作品当然会继续涌现。果然,在2021年,我们就读到了《故宫里的中国》这本好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少白和杨春燕。说起李少白,我们就会想到这本书肯定与故宫摄影有关。是的,这是与故宫摄影有关的书。故宫是摄影者的天堂,李少白是拍摄故宫的名家、大家。
从美学角度来看,故宫经得起拍摄,经得起寻找,经得起发现。李少白说,他任何时候走进故宫,都会有新的感觉与发现。他说他的这种感觉是他拍摄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的,他自己也觉得很神奇。在李少白的故宫拍摄生涯中,曾有过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2003年7月16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拍摄电视系列片《故宫》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在漱芳斋举行。这是一个宏大的文化工程,经历了长达数年的拍摄过程,李少白幸运地全程参与了。他因此看到了故宫的各类文物藏品,他进到了游人罕至的殿阁佛堂;不仅如此,他还仔细地聆听了专家的讲解。
与此同时,他还趴在屋顶上拍摄了故宫的百年大修,关注着故宫的建设与发展。他俨然就是一个故宫人。在长期的拍摄过程中,李少白对故宫的历史文化内涵加深了认识。
他拍摄的故宫照片,就是他用摄影语言对故宫的发现与理解,即用镜头诠释故宫的价值与意义。他以精美而富有个性的影像,使人们对故宫这个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
本书的另一位作者是杨春燕。杨女士学有专长,供职于科技部门,同时喜欢文化艺术。她以科技工作者特有的严谨与执着对待自己的文艺爱好,并都有所成就。她与李少白在爱好上至少有如下两点是相同的。
一是喜欢摄影。从1991年拿起理光相机,至今已有30年的摄影经验的杨春燕,已然成为一名著名的摄影家。她的摄影风格多样,尤善风光、纪实、街拍,并多次获得各类摄影奖项。
二是喜欢故宫。杨春燕曾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自己拍摄故宫的体会:“我享受着摄影师的这份孤独,我常常会在悠长的红墙下,慢慢闭上眼睛,听风声划过树梢,回想这里曾走过的人、发生的事,以及逝去的光阴。我痴迷地看落日下的金色琉璃瓦,再用镜头留下此刻。每一次走进故宫,我都能在之前的记忆里深深地刻进新的痕迹。”
2020年,杨春燕用自己拍摄的故宫作品,出版了反映“大故宫”理念的《金瓯永固》摄影画册,突出体现故宫既阳刚又阴柔,既浓艳又端庄,既精致又典雅的古典之美,为紫禁城600年献上了一份敬意。
李少白和杨春燕最重要的共同之处,就是对故宫内涵的不断探求。同样是紫禁城的四时风光,他们从中感受到的是历史的沧桑;还是那些宫殿赞美故宫的诗句,他们联想到的更多的是宫闱风云;对于故宫的文物珍宝,他们则思考着它们背后的人和事。他们体会到,对故宫了解得越多,越会加深对故宫的感情。
因为紫禁城连接着中国的过去和今天,它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按下快门时,常常觉得这不是在简单地摄影,而是在和历史对话。他们以其特有的感悟审视现实,并且透视历史时空,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启示,以进行更好的艺术创造。这样的两个人的合作,自然令读者充满期待!“
故宫里的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也是对故宫价值的高度概括。千门万户的紫禁城建筑并不是一个空壳,而是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它与珍贵的文物藏品联系在一起,在其中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看到中国的历史,看到中国的文化,还可以看到中国的今天,看到当代中国人对于这一伟大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的水平,看到承担着保护文化遗产、承传人类文明、开展文化交流和与文明对话使命的故宫博物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故宫是世人认识中国的窗口,是沟通古代中国与当代中国的桥梁。可见,这本书的内容是丰富的,也是有新意的。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国、家、屋”3 个维度,高屋建瓴地为故宫“画像”,为中国“写生”。这本书从“大故宫”的格局出发,以美文与美图相结合的形式,将故宫的宫殿、文物和历史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读者。而一些重点文物的介绍,则可使读者对明清宫廷历史文化留下深刻印象。
一顶凤冠,反映了明万历时期奢靡的风尚;一支面簪,诉说了一名后宫妃子的悲惨境遇;一件龙袍,演绎了明清满汉文化的交融与演变;一扇朱门,开启了几代皇权更迭的序幕;一座皇宫,记录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以上为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荐读」故宫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