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赏析分类
热门标签:

赏析

最新标签:

赏析

苏轼格调欢快的两首七律,景秀诗美,令人心醉

日期:2022/11/25 07:34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拂照大地,一抹红霞辉映着山岗,宁静安详的田野也开始慢慢苏醒。朗日晴空、春光明媚,花儿千娇百媚、鸟儿纵情歌唱。久困书房,也需要释放一下疲惫和麻木的心情,闻一闻野花的幽香,看一看溪边的新绿,在美好的阳光下享受慢节奏的生活,在青青的草地上呼吸最纯净的空气。北宋诗人苏轼有一次心情烦躁,出门踏青后立刻就变得心情开朗。  新城道中(其一)  宋代: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拂照大地,一抹红霞辉映着山岗,宁静安详的田野也开始慢慢苏醒。朗日晴空、春光明媚,花儿千娇百媚、鸟儿纵情歌唱。久困书房,也需要释放一下疲惫和麻木的心情,闻一闻野花的幽香,看一看溪边的新绿,在美好的阳光下享受慢节奏的生活,在青青的草地上呼吸最纯净的空气。北宋诗人苏轼有一次心情烦躁,出门踏青后立刻就变得心情开朗。

  新城道中(其一)

  宋代: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当时苏轼在杭州任地方官。有一天他外出视察,途经新城,见到了许多新鲜的景象。首联描写出发时的情景,淅浙沥沥地下了几天雨,这一天春风吹散了阴云,雨声顿时止住。

  诗人心中喜悦,但并不直说,而是用风吹、雨停的情景来体现。这两句奠定了全诗欢乐的基调,接下来的几句都是通过对雨后初晴各种景物的描写,抒发诗人的这种喜悦心情。

  诗人清早出发,出城之后眼前就呈现出一幅春光明媚的晨景。雨过天青,山顶上白云朵朵,好像头上戴着的轻软绵帽。朝霞满天,红日冉冉升起,恰似一面铜钲,又圆又亮地挂在树梢。“晴初日”三个字,形象地反映出晨景的壮丽;“絮帽、锅钲”,用以比喻白云、朝阳,也非常生动。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颈联进一步描写途中景致,诗人穿越山谷,来到了平地的村庄。“野桃、竹篱、溪柳”代替了山间的景物,村前的桃花艳丽开放、矮矮的篱笆围着农庄,沟边的翠柳迎风起舞、清澈的溪水欢畅奔流。景物含笑,多情善感,仿佛也在欢迎诗人的到来。

  这里地处山区,农民们耕田犁地,一面插秧播种,一面还唱着山歌。家人也趁其休息期间,担来新鲜的饭菜,“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尾联饱含了农家纯朴之爱。

  新城道中(其二)

  宋代: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第二首继写山行时的感慨,及将至新城时问路的情形。山路崎岖漫长,人生的旅途也是如此坎坷。有时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有时阴风惨雨、雨过天晴。诗人不知不觉中信马由缰,沿着潺潺的山溪缓缓前行,马背上的诗人却低头陷入了沉思。

  颔联颇见性情,脍炙人口。作者以“散材”自喻无用之才,又以“搜林斧”喻指新、旧党争,作者厌倦了争夺,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疲惫不堪苏轼最美的30首诗,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讯号。

  如今他更喜悠然自在的生活,在饱览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霏霏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以及为官清正的友人、新城县令晁端友。正低头沉思苏轼最美的30首诗,临近新城时却急切间迷了路。诗人向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论语·微子》中的典故,以此喻归隐之意。

  苏轼格调欢快的两首七律,景秀诗美,令人心醉。纵观这两首诗,都以时间先后为序,描绘“道中”见闻,格律纯熟,自然贴切,功力深厚。诗贵含蓄,作者通过描绘出清新秀丽的雨后山村,表现出自己的喜悦心情。

  虽然通篇不见一个“喜”字,却句句洋溢着这种情怀。后人读完苏轼的作品,也激起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以上为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苏轼格调欢快的两首七律,景秀诗美,令人心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