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赏析分类
热门标签:

小常识

最新标签:

小常识

唐诗300首中和柳有关的诗句

日期:2023/01/15 21:54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1. 古诗中柳的诗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 《寒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杨柳...

  1. 古诗中柳的诗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 《寒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 塞下曲六首[1]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春夜洛城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春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杨柳枝 温庭筠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杨柳未觉春。

   过襄阳楼 元稹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华明。

   莺梭 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蚕妇吟 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岑参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春 朱弁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云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寒食 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寓意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初归石湖 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春日登城 郑思肖 城头啼鸟隔花鸣,城外游人傍水行。 遥认孤帆何处去,柳塘烟重不分明。

   浣溪沙 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永遇乐 李清照 详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2. 关于柳的诗句古诗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维[唐] ——《渭城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

  歌

  声”——刘禹锡[唐]——《竹枝词》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唐]——《钱塘湖春行》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 巩[宋]——《咏 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唐]—《咏柳》

  还有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唐 杜甫《腊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希望有帮助,谢谢!

  E键刷编辑!

   3. 在唐诗三百首中,都有哪些关于折柳送别的诗

   一、“折柳”之深情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从“折尽向南枝”和“柔条过千尺”这样的词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习俗、时尚存在的普遍性。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周邦彦词中提到的“隋堤”,还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桥]即是。

  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要吟诗赋词以相赠。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0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

  苏轼有《杨花词》]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

  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又可说成是“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等。“折柳”诗词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饮于莲花楼,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为这,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因为妻子催促太紧,李不得不怅然离去。

  不到十天,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天》,寄给李之问。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发现。

  李只得以实相告。李夫人读了《鹧鸪天》,见其语句清健,非常高兴。

  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反而拿出私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二、“折柳”之缘由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但是,这种解释我们感到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

  如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种解释是很合理的。

  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我以为,这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最早的渊源应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古诗。

  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当然来自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杨柳春”改为“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以为不妥。

  总之,“折柳送别”应该有“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这样三个缘由。三、“折柳”之乐曲“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与之相关的乐曲有这样三首:一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有一首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还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

  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维写的一首诗《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歌唱,所以称为《阳关三叠》。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曲。

  三是唐朝的《杨柳枝词》。是唐教坊曲名,作者多以此题咏柳,以表达。

   4. 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咏柳》诗最为著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5. [七言绝句中带“柳”字的诗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 春风争拟惜长条. 城外看风满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梦断香销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沈园] 咏 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秦观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李白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欧阳炯。

   6. 包含柳的诗句诗词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感春》李贺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

  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相和歌辞•;杨叛儿》

  李白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咽一气凌紫霞。

  ==========================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唐诗300首中和柳有关的诗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