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综合知识分类
热门标签:

生活知识妙招

最新标签:

生活知识妙招

学历内卷之后是贬值了吗[怎么成为主流社会的人呢]

日期:2023/01/15 20:15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朝阳区xx街道的城管执法岗位的拟录用人员,有一位是北京大学的博士,而且出现在这份名单中的北大博士还不止一个。还有一位北大博士拟录用为朝阳区xx局综合管理岗,还有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两名硕士,分别考取了朝外街道的「城管队员」,曼彻斯特大学的一名硕士考取了崔各庄地区的「城管监察岗」。  有人说这是学历内卷之后贬值了,有人说这是大材小用了。  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小题大做。我们把另外一件事一起...

  朝阳区xx街道的城管执法岗位的拟录用人员,有一位是北京大学的博士,而且出现在这份名单中的北大博士还不止一个。还有一位北大博士拟录用为朝阳区xx局综合管理岗,还有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两名硕士,分别考取了朝外街道的「城管队员」,曼彻斯特大学的一名硕士考取了崔各庄地区的「城管监察岗」。

  有人说这是学历内卷之后贬值了,有人说这是大材小用了。

  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小题大做。我们把另外一件事一起对比来看,反倒能看出点意思来。就是最近有很多人开始琢磨搬去泰国,有的是慌不择路,也有各种奇怪理由。

  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让我想起了《天道》里的芮小丹。王志文饰演的丁元英对芮小丹有过一段评价:她之所以放着德国的永居不要,非要到中国的小城市做女警察,是因为在国外永远不可能成为主流社会的人。

  丁元英是个神神叨叨的人,脑子里充满各种奇怪的思想,但不可否认,他是个非常成功的商人、投资人,在德国也是如假包换的精英阶层。他的这番感想多半是源于自己的亲身体悟。

  坦白地说,在现在的欧洲,德国算是最open的几个国家了。你去北欧试试看,这种体验只怕更深。而在南欧、东欧,虽然歧视少些,但依然很难融入,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丁元英和芮小丹感受到了一种笼罩在头上的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丁元英用的这词——「主流社会」。

  主流社会很难用一个精准的定义概括,简单说:就是你跟这个社会每个人沟通起来没有障碍,大家隔阂很少,很多问题心照不宣。芮小丹为什么不能在德国做警花?因为德国人[尤其是犯罪分子]的所思所想她没办法完全理解。而人性最底层的一些思维习惯,往往又是破案的关键。这层隔板让她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察。

  其实,除了一些厌恶国界的职业之外,大部分职业都只有身在母国才能打破这层隔板。科学家、工程师厌恶国界,因为科学家自成共同体,大家都在那几个杂志上发文章,认同的是同一套规则。金融也厌恶国界,所以邓普顿爵士这样的大贵族也会抛弃英国,选择巴哈马,这里更方便他做全球投资。资本无国界,金钱永不眠。

  除此之外的多数时候,并不是这样。还记得以前学俄国史的时候读过一些白俄作家写的日记,里面满腹牢骚,大意就是说:用俄文写作没人看,用英文写作更没人看。谁会看一个俄国人用蹩脚英文写的书呢?而他们用尽洪荒之力描绘的俄国,又有几个欧美人感兴趣?

  而更可悲的是,在那个时代被我们牢牢记忆的俄国文学家、艺术家反倒是没有离开俄国的人:索尔仁尼琴、肖霍洛夫、肖斯塔科维奇……

  怎么成为主流社会的人?

  记得在《至暗时刻》里的那个中午,丘吉尔面临无比艰难的最终选择,他背出了一首诗:

  桥上的守将

  勇敢的贺雷修斯怒吼:

  对于世上生灵万物,

  死亡终将降临;

  若为守护先祖的遗骨

  与信仰的神殿直面强敌,力战而没,

  则重于泰山。

  ——《桥上的贺雷修斯》

  在上万年的进化尺度上看,每个幸存并繁衍下来的人类共同体都有自己的共识和规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些有助于生存的文化、认同、习俗习惯逐渐被沉淀下来,变成了一种无法精准描述的共识。

  长期积累下的文化习惯一定是有利于这个民族生存的,这就是进化的规则:不讲道理,没有宿命论的终极愿景,它更强调实用性,来自于一些奇怪的塑造力量。

  秦法残酷,但是百代犹行秦政法,那是因为在分裂时期,法家思想整体上有利于民族生存。而儒家最终脱颖而出,则是源于统一更有助于文明延续。

  而区别一个人是否居于主流的主要区别,就是他是否接受这种共识。

  面对雅典的审判,苏格拉底没有逃走,他喝下了毒药。而亚里士多德则跑得比兔子都快。其实不外乎苏格拉底是土生土长的雅典人,而亚里士多德则是个色雷斯人[跟斯巴达克斯是老乡]。亚里士多德本就不属于雅典的主流社会精英,他根本不会去捍卫雅典的任何共识。

  亚里士多德更像二战之后的犹太人。当他们逃出布痕瓦尔德,发现依然被歧视被排挤,他们拼死拼活创造了自己的国家以色列。拥有了自己的国家,才有成为主流社会一员的机会。

  想成为主流社会的一员,首先得学会像精英一样思考,懂得去捍卫规则。

  在几千年的历史里,人们逐渐找到了打破地域身份的方法,逐渐用思想来判定一个人是否为主流社会一员,而不限于他的身份。

  隋唐史大师陈寅恪毕生研究的胡化汉化问题,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他发现北周共同体创生了一个全新的规则:只以文化定胡汉,而非以身份血缘判定。

  换言之,只要你接受了这个社会的规则,就有机会突破身份地缘的限制,成为主流社会的成员。

  儒家的诞生本身也是对抗地域认同,寻找精英集体认同的方式。孔子是宋国人的后代。宋人的祖先源于商朝。但孔子却创制出了全新的尊王攘夷思想,让对天下的认同,取代了商周胡汉之别。这也是一种打破认同的方法。

  从孔子已降,经历了隋唐变革,古代的士大夫最终以读书人捍卫集体认同的方式,确立了文明的基本规则。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东南亚的华人社区,哪怕人口占大多数,却依然无法成为主流社会的原因。

  这也同样解释了,互联网上那些用降维逻辑攻击别人的拳师注定无法成为主流。

  主流社会也有逆流。

  社会的反脆弱性往往来自于个体的脆弱性。即使身处主流社会,依然无法避免遭遇短暂、个人的波折。苏东坡、塞涅卡、苏格拉底,都不免经历了个人的不幸,更何况那些身处「八娼九儒十丐」、「清风不识字」逆流时代的个体?

  但是主流社会的特点在于:波动之后还会回归正常,逆流会存在但不会长久。

  古代精英在对抗逆流的过程中磨练出许多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光芒。那些弃家舍业到西南联大的教授,他们风尘仆仆中依然到南方坚守,绝不像周作人那样留在北京做了汉奸。

  只要不下牌桌,就还有机会,一旦选择逆流,则将万劫不复。这种自信正是来自于:共识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逆流都不长久。学历内卷之后是贬值了吗[怎么成为主流社会的人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