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赏析分类
热门标签:

赏析

最新标签:

赏析

如何理解“上善若水”的最好寓意?

日期:2022/11/25 07:21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上善若水”寓意是水利于万物,但却与世无争,这是至善者的品行,或者说,如果一个人只讲奉献,不讲索取,无论处于怎样恶劣的环境,都能做到内心平静,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他人,甚至忍辱负重,那么这样的人,便具有水的品质,是上善君子。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一书的第八章,原文如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上善若水”寓意是水利于万物,但却与世无争,这是至善者的品行,或者说,如果一个人只讲奉献,不讲索取,无论处于怎样恶劣的环境,都能做到内心平静,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他人,甚至忍辱负重,那么这样的人,便具有水的品质,是上善君子。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一书的第八章,原文如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陈鼓应先生在他的《老子注译及评介》一书中翻译这段文字的意思为:“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滋润万物的意思,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怨咎。”

  陈鼓应先生作为享誉世界的道家文化学者,旧学深厚,行文简古,且表达十分优美。他还对老子这段文字阐述说,老子用水性比喻上德之人的人格,水的最显著的特征和作用,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之相争。

  老子认为最完善的人格应该具有“处众人之所恶”的心态,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他愿意做,他能够忍辱负重,有责任担当,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他能尽其所有帮助人,尽其所能服务人,但不和别人争名夺利,所谓“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是柔情万种的圣物滋润万物的意思,他给人们奉献自己的美丽,给万物以全身心的倾注,但从不指望回报。水处事圆时圆,方是方,在大海中是大海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茶杯中是茶杯之形,随物赋形,形态万千。水是胸怀博大的圣物,至柔至善,当万物需要他时,他倾其所有,而且从不见识低下,争长论短,滋养万物而坦荡宽容,包容天下。

  世人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相,而无法透视事物的内核,老子看事物不仅看表象,而且要看实质,尤其是实用主义通常借用的一面,老子反其道,往往从实用的反面去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

  与水德如出一辙,他得出:“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委曲反而能保全,屈就反而能伸展,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反而迷惑。正因为不同人争,故天下没有人与他争;也正因为不同人争,故天下没人能与他争。

  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就是水的品性。世间最至圣的君子,其道德就如水一样,只讲奉献,不讲回报,只讲馈赠,不讲索取,不择贵贱,随遇而安,这样的人,便能一辈子内心平静,功德圆满。

  以上为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何理解“上善若水”的最好寓意?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