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读后感分类
热门标签:

读后感

最新标签:

读后感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读后感3500字

日期:2022/11/17 17:20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读后感3500字  吸引我读这本书的原因曾国藩其人其名早已如雷贯耳,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既为孙中山、章太炎等人所不齿,但也拥有、蒋介石这样的铁杆粉丝。最后一个原因是有郦波老师的解读。读完他的《风雨张居正》、《宋元明清那些爱》后喜欢上了他的讲书风格。  中国人最重家,从来都把家庭教育当作人生安身立命的根本。《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读后感3500字

  吸引我读这本书的原因曾国藩其人其名早已如雷贯耳,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既为孙中山、章太炎等人所不齿,但也拥有、蒋介石这样的铁杆粉丝。最后一个原因是有郦波老师的解读。读完他的《风雨张居正》、《宋元明清那些爱》后喜欢上了他的讲书风格。

  中国人最重家,从来都把家庭教育当作人生安身立命的根本。《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说明教不教,是父母的责任;教的程度如何,才是老师的责任。所以就“教”而言,父母才是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老师。推而广之,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这就是中国人所笃信的教育理念,也是家训在中国古代得以昌盛的最关键原因。

  这本书把曾国藩一生教育子女、指点子弟、甚至培养后人的教育思想与智慧,做了一个全景式的评述。 自觉读来受益匪浅。

  一、“耕读传家”

  曾国藩之所以把读书当成最重要的事,是因为他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二、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曾纪泽的弟弟曾纪鸿也是这样,也不喜欢科举考试,他喜欢数学,曾国藩就特别支持他研究数学。结果曾纪鸿不仅有好几本数学专著,还独辟蹊径,把圆周率推算出小数点后一百多位,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处于领先的水平。后来,曾纪鸿还写出了中国最早的一本电学专著。

  由此可见,曾国藩的思想在当时的乱世之下还是很新潮很超前的。同时代的另一个大人物梁启超对子女的培训教育异曲同工。(见《梁思成传》)

  从曾纪泽与曾纪鸿两兄弟身上可以看出,曾国藩所主张的“读书改变命运”并不是为了简单的应试、为了科举考试。

  《曾国藩家书》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这话是说读书对于人生只能起到两个关键的作用。

  排在第一位的,是读书可以立志,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培养出人生的信仰来,从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意义,成就人生的价值。

  除了读书可以立志,曾国藩还认为读书可以立身。就是说读书至少可以让你掌握专门的知识,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特长。有特长你才可以立足于社会

  三、读书之法

  对此,曾国藩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总的来说,他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

  第一,要读经典。

  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经典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它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

  第二,“一书不尽,不读新书”。

  就是说一本书没读完的情况下,不要急着读另一本书。事实上就读书而言,有很多人有这种毛病,呼啦一下弄好多书,这本翻翻,那本翻翻,美其名曰读了好多书,其实一本都没读完,一本都没读通、读透。而曾国藩主张一本没读完,也就是一本没读懂,就不要忙着去读其他的书,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

  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学习的境界要先入乎其内,再能出乎其外。

  第三,就是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

  曾国藩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老大曾纪泽不喜欢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曾国藩就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方向去读书。用今天的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吧。两个儿子在兴趣第一的思想的指引下一个是近代著名的外交家,一个是我国著名的数字家。超常规的教育模式成果可见一斑。这在今天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许多家长仍难以做到。

  为官之道——穷

  第二、曾国藩看重“穷”字的第二个原因是不论是不是在官场,“穷”都是“善身”之道。

  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对男人来说,最危险的两样东西,就是金钱与权力。所谓名利场,只要涉及到钱与权的交易,场场都是惊心动魄的危局。所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凡把钱看得重于一切的人,他个人的品质一定有问题。

  穷,能独善其身。也就是守得住穷,就能保持自身的品质优良。这个标准虽然简单,却很实用。

  第三、曾国藩看重“穷”字的第三原因,则是出于他个人的信仰所在,所谓“仁爱忠恕、礼义廉耻”这种儒家信念,也让他立志要做个清廉的好官。 他不仅自己崇尚节俭,也要求家人在生活上都要勤俭持家,对于曾国藩来说,节俭是一种品质,关系到他的人生信仰。所以他在当时有个外号,叫“一品宰相”。是因为他每次吃饭只食菜一品,也就是只有一碗饭、一个菜,所以这个“一品宰相”其实是当世之人对他这种勤俭品质的褒扬。

  他的儿女们也都很好的继承了简朴持家的遗志,生活所用皆自己动手。这就是家训的力量吧!

  自我塑造之——每日自省

  曾国藩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即写日记,把每天所做所为所思所想记录在《全集·日记》里,一个人最不容易原谅的是别人,最容易原谅的是自己。要敢于把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以及所错所误都记下来,那才叫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这才叫真正的勇士。所以勇敢并不只是面对别人,那叫匹夫之勇,真正的勇敢是敢于面对自己。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人才会一丝不苟地把自己的错误记下来,这样就可以触目惊心,这样改起来就容易多了。

  曾国藩不愧是既好学又有毅力的人,他此后一生都记日记来反省自己人生的得失,直到去世的头一天止。

  自我塑造之——修身养性

  曾国藩有一句家训名言,叫“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静能克浮躁,静能生智慧,所以每天要练静功,也就成了曾国藩的一个必修课。

  静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一旦真的能静下来之后,一个人心地空明,看问题也就看得特别清楚。正是靠这个“静”字,曾国藩改正了一身浮夸的毛病,在修身之道上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 对人要诚!对己尤其要诚!

  从诚信开始,一点一滴,勤劳努力地做好自己,以求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养生家第一秘诀”—勤

  勤劳就是一种良好的品格,曾国藩认为勤劳的品格极易激发其他的良好品格。所以他在家书中要求孩子要做到“五勤”。分别是手勤、脚勤、口勤、脑勤、事勤。

  四、要“和以治家”。

  曾国藩认为“和”能为每个人提供良好的家庭发展环境。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曾国藩一生对这句话是笃信不已。他在家训中有关“和以治家”的论述很多,比如“家和福自生”,比如“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五、忍字经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全集 家书》) 曾国藩所说的“忍”,首先是有价值的“忍”。 是要能使它成为一个人、甚至一个团队、一个国家发奋图强的契机,这种忍才是有价值的忍,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忍,才是杜牧说的“包羞忍耻是男儿”的忍。

  其次,对于这种有价值的忍,曾国藩还认为要能忍得彻底,忍得够狠。 学会培养实力、保存实力、发展实力的“忍”。

  事实上,不仅曾国藩,古来英雄豪杰,但凡能成就番事业,在忍字上,都有非凡的功夫。从韩信胯下受辱,到曾国藩长沙被逐,你越是英雄,越要有肯低头忍辱的勇气。

  纵观曾国藩家训,最鲜明的特性是其内容的丰富性、前瞻性、超前性,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几乎无所不包。这也是其后人多成大才的重要原因。更是后人推崇其一生所成的重要因素。《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读后感3500字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